close

這是一個信賴、忠誠、背叛、逃避、贖罪交織在一起的故事。追風箏的孩子,我想他所追的,是獲得救贖後的那種安心感吧。

主角阿米爾與哈山是同一位奶媽餵養大的朋友,他們彼此之間有著一種無法言語的牽絆,雖然阿米爾有時會因為吃哈山的醋而作弄他,但是他們放風箏時的默契,卻透露出對彼此的真心與信任,但這份友誼,不對…這份比友誼更加深沉的情感,卻在放風箏比賽結束後的事件中變調,這也是阿米爾造成自己罪惡感的開始。

阿米爾對於棄哈山不顧的事一直耿耿於懷,使他討厭自己,也厭惡哈山,他厭惡哈山的善良。哈山越是對他忠信,他越明顯的感受到自己的罪惡、懦弱;最後他用石榴攻擊哈山時,其實他非常渴望哈山能夠回手,因為他對自己的錯感到抱歉,但是他不敢說,也不知道該怎麼贖罪,他希望能讓哈山攻擊自己,藉此對他贖罪,只可惜哈山並沒有還手,這又讓他陷入更深沉的最惡感,直到後面他與阿塞夫大打了一架之後,他才終於釋懷。

無法對這份罪孽有認何正面回應的阿米爾,最後選擇了「逃避」這個方法。他讓人以為哈山偷了他的手錶,藉此製造出讓他離開的機會,作者也在這裡埋下了一個伏筆-他父親的罪過。在故事中間,因為戰亂的關係,阿米爾逃到了美國,盡管他的父親不怎麼喜歡,但對阿米爾來說,那裡是一個可以逃避他罪過的地方;在那裡,他埋首讀書,讓忙碌的生活掩蓋住自己的罪孽與罪惡感,雖然他過的很自在,但在他的內心深處,對於那件事情的罪惡感依然存在。後半段,拉辛漢將所有的事,包括塔利班的殘忍、他父親的過錯、哈山的身份等事情,通通告訴了阿米爾;最後,他希望阿米爾將索拉博-哈山留下的孩子給帶回來,而阿米爾到最後終於接受這份委託,他下定決心要為自己贖罪。

在阿米爾把索拉博帶回美國的過程中,作者用了很多不同的手法寫出他面對自己罪過後心境的改變;作者也在其中寫出那裡的人,他們各別的價值觀及生活觀,例如:法里剛開始很討厭阿米爾,因為他認為阿米爾只是像一般的暴發戶那樣,賣地、賣房子,拿了錢後就不管祖國的背叛者;但當他知道阿米爾回來的理由時,他就對阿米爾改觀了,這也顯示出他是一個保守的人,並且他以自己的祖國為榮。

在這篇故事裡,表達了一個正確的「選擇」有多麼重要,像阿米爾在選擇要不要救哈山時,他的選擇就影響了他的一生,其實他之後一直在為這罪過做選擇,他選擇希望哈山攻擊自己、選擇送走哈山、選擇逃避,直至他選擇面對及贖罪,他的每一樣選擇都環繞著他的罪惡感,由此可見一個人的選擇所帶來的影響有多麼廣大。

E8BFBDE9A2A8E7AE8FE79A84E5ADA9E5AD90_nq1qH_1200x0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ur3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